科普

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 哈萨克过节习俗

哈萨克过节习俗

1、习俗,哈萨克族尊敬老人,喝茶吃饭要先敬老人,一般在进餐时习惯长辈先坐,其他人依次围着餐布屈腿或跪坐在毡子上。在用餐过程中,要把最好的肉让给老人。哈萨克族热情好客,待人真诚。对登门投宿的人,主人都要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。十分尊贵的客人或多年未见的亲人到来,除宰羊外,还需宰马,以马肉相待。

2、食俗,日常食品主要是面类食品、牛、羊、马肉、奶油、酥油、奶疙瘩、奶豆腐、酥奶酩等。平时喜欢把面粉做成“包尔沙克”(油果子)、烤饼、油饼、面片、汤面、那仁、杰恩特等,或将肉、酥油、牛奶、大米、面粉调制成各种食品。

3、婚俗,哈萨克族的婚礼一般要举行三天,第一天,新郎带领伴郎还有各种贺礼前去娶亲,女方会迎接招待他们。接受亲朋好友、左邻右舍的贺喜。第二天休息一天,第三天正式娶新娘。在这一天,调皮的伴娘会把新娘藏起来,这时伴郎要骑在马上,与伴娘逗趣对歌,蠃了方能进门接新娘。

4、节庆 ,哈萨克族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、肉孜节和那吾热孜节(纳吾肉孜节)。在那吾热孜节里家家户户都要喝用肉、大米、小麦、大麦、奶疙瘩、盐、水等七种物混合煮成的“库吉”(稀粥)。抛撒“包尔沙克”、糖;跳“黑足马”(哈萨克族传统舞蹈)来迎喜事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礼俗。

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

哈萨克家乡风俗作文开头

我的家乡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,顾名思义就知道居住的哈萨克民族比较多。


哈萨克族是个游牧民族,他们热情好客,能歌善舞,去年我和爸爸妈妈去那拉提大草原就见识了他们的热情,在草原上有个小男孩教我骑马,还给我他家自己做的奶疙瘩,好吃极了。


哈萨克族也有着他们的节日,就像我们的春节和中秋节一样,他们的节日是“肉孜节”和“古尔邦节”。在节日里他们会有很多的节目表演,如:叼羊,赛马,姑娘追……我最佩服他们的是阿肯弹唱,“阿肯”就是他们的民间歌手,特别有才华,即兴编词,出口成章,一问一答有趣极了。


去年7月在昭苏正好赶上第十六届阿肯弹唱会,我和爸爸妈妈当然不能错过。草原上搭起了很多的帐篷,到处可见身着节日盛装的哈萨克姑娘小伙,就连那些马儿也给配上了大红色的马鞍,马尾也扎上了红色的彩带,头上的马鬃也被梳上了一条条小辫,漂亮极了。不一会大会开始了,我个头小站在后面怎么也看不见,就从人群的夹缝中钻了进去,一直钻到了最前面,嘿,这下可看得清楚了,前面坐着一排怀抱冬不拉的女阿肯,后排是男阿肯,唱的很好听,可惜我一句也没听懂(哈哈)。


回来很久了,可我还是经常想起去年的草原之夏——阿肯弹唱会。

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

关于写哈萨克族的民风民俗的作文

哈萨克风俗

哈萨克族人民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,阿勒泰,塔城和穆莱,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乌鲁木齐,少数分布在甘肃阿克赛和青海。

“哈萨克人”的意思是“寻求庇护者”或“脱离”。

哈萨克斯坦有自己的语言,并于1959年设计了基于拉丁字母的文本。哈萨克人之间流传了许多古代诗歌,故事,谚语和座右铭。著名的史诗《莎莉海与萨满》和《阿尔卡莱克英雄》已传世。

哈萨克大多数人从事畜牧业。除了少数定居在农业中的牧民以外,绝大多数牧民都根据季节移动牧场,并在水生植物上过着游牧生活。过去,哈萨克人信奉萨满教,并在11世纪左右converted依伊斯兰教。

哈萨克族人民尊重老人,喝茶前应尊重老人。通常,长者习惯于吃饭时首先坐下。其他人在用餐时弯曲双腿或跪在毛毡上。用餐时,给老人最好的肉。哈萨克族人有很多禁忌,例如:年轻人不准在老人面前喝酒,不准用手接触食物;绝对不允许他们越过或越过桌布,也不允许将它们放在带有食物的盒子或其他器皿上。禁忌数数你面前主人的牲畜;你不能越过绑住牲畜的绳索,也不能将马骑进羊群;禁止将您坐在带有食物的盒子或其他器皿上,也不允许您交叉或踩踏餐巾。

忌讳别人面对面表扬他们的孩子,特别是不要说“胖”,以为这会给孩子带来不幸;避免客人在家里下马或骑快马下马;避免食用猪肉,狗肉,驴子,m子和自死动物的肉和动物的血液。

哈萨克人热情好客。对于那些住在酒店的人,房东必须拿出最好的食物。

许多年来没有见过的非常有名的客人或亲戚来了,除了宰羊,他们还需要宰杀马并用马肉治疗。主人在用餐之前,先用锅将水抬高,然后洗脸盆来洗净客人的手,然后将盘子和羔羊头,后腿和肋骨放在客人面前。吃完左耳后,将羊的头交还给主人,一起吃饭。吃完饭后,每个人都举起手并同时抚摸自己的脸,做着“巴塔(祷告)”。如果客人中有男性或女性,他们通常必须分开。

所有哈萨克人都信仰伊斯兰教。自公元8世纪以来,伊斯兰教传授了哈萨克大草原,哈萨克人的精神世界,道德,礼节,节日和习俗受到伊斯兰教义的指导。

例如,哈萨克斯坦的主要节日,如古尔邦节和鲁兹节(开斋节),都是伊斯兰节日。

在古尔邦节的早晨,所有成年男子都必须去清真寺敬拜。例如,在牧区的冷酷真真庙中,当地毛拉指定一个当地的山坡面对沙特阿拉伯麦加的集体崇拜。祈祷后,他回到家宰羊和“献祭”。古尔邦节通常持续三天,甚至半个月。

在节日期间,各种唱歌活动,舞会以及绵羊,女孩追逐和赛马会不断举行。传统的国家娱乐活动,例如摔跤。其中,刁杨和女孩追逐着最民族特色和乐趣。

相传调教活动起源于中世纪。当时,狼对牲畜非常有害,牧民对狼有特别的仇恨。一旦猎杀了狼,它们将立即被带走。这时,每个人都冲上前去,抢夺,以求乐趣。后来,这项活动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娱乐形式,并从刁浪演变为刁杨


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

26个民族的风俗


1、蒙古族:“那达慕”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,每年七八月间举行。

  2、回族:开斋节、古尔邦节(宰牲节)、圣纪节。

  3、藏族:藏历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,此外,还有藏历4月15日的萨嘎达瓦节、7月上旬的雪顿节和沐浴节,以及丰收在望时的望果节等。

  4、维吾尔族:肉孜节(开斋节)、古尔邦节、诺鲁孜节等。

  5、苗族:苗年、春节、四月八、吃新节、龙船节、清明节。

  6、彝族:传统节日是火把节。

  7、壮族:比较具有民族特点的节日有中元节、牛魂节(又称牛王节)、三月三歌节和吃立节。

  8、布依族:传统的民族节日有过大年、三月三、四月八、六月六、七月半等。

  9、朝鲜族:元日(春节)、上元(元宵节)、寒食(清明)、端午、秋夕(仲秋)五大节日,还有老人节、流头节等。

  10、满族:春节、元宵节、二月二、端午节、中秋节等。

  11、侗族:春节、端午、中秋、重阳节等。

  12、瑶族:节日较多,有大节日、小节日之分:大节日有盘王节(盘王是瑶族人民的始祖、民族英雄)、达努节(达努,瑶语意为不要忘记,是敬奉始祖密洛陀的节日),小节日几乎每月都有。

  13、白族:年节、三月街、绕三灵、火把节、渔潭会。

  14、土家族:赶年、四月八、六月六、大端午、七月十五等。

  15、哈尼族:主要节日有十月年、六月年、尝新节,一些地区也过春节、端午、中秋等节日。

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 少数民族的节日介绍

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

  16、哈萨克族:古尔邦节、肉孜节、诺鲁孜节。

  17、傣族:泼水节(即傣历新年)、关门节和开门节。

  18、黎族:春节、清明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等。

  19、傈僳族:过年节、收获节、火把节、中秋节。

  20、佤族:春节、播种节(佤历气艾月公历三月)、“崩南尼”、接新水节、取新火、新米节、堆沙节、取新火节、便克节、开门节、关门节、汉历老年、七月半、火把节、中秋节、拉木鼓节等。

  21、畲族:春节、元宵节、三月三染乌饭祭祀祖先、清明节、四月八造麦精饭、端午节、中秋节、重阳节、十月祭多贝大王节等。

  22、高山族:各地不一,但比较流行的有春节、丰收节。

  23、拉祜族:传统节日有新米节、火把节等。

  24、水族:端节又称过端,水语叫借端,与汉族春节相似。此外,还有端午节、清明节、七月半、六月六等节日。

  25、东乡族:尔德节、古尔邦节(宰牲节)、圣纪节。

  26、纳西族:传统节日有白沙农具会、龙王庙会和骡马会等。此外,如春节、清明、端午、中秋、火把节等。

  27、景颇族:主要有新米节、目脑节。

  28、柯尔克孜族:有肉孜节、库尔班节和诺鲁孜节。

  29、土族:春节、端阳节、二月二等。

  30、达斡尔族:春节、二月二、端午节、农历正月十六的“黑灰日”等。

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 少数民族的节日介绍

少数民族

  31、仫佬族:三年一次的“依饭”(欢庆丰收之意)节、春节、走坡(青年男女进行社交的节日)、牛生日节和后生节。

  32、羌族:春节、农历十月初一的年节(羌族以十月为岁首)。

  33、布朗族:开门节、关门节等。

  34、撒拉族:开斋节、古尔邦节(宰牲节)、圣纪节。

  35、毛南族:春节、中元、清明节,分龙节又叫五月庙,是毛南族特有的节日。

  36、仡佬族:春节和八月节等。

  37、锡伯族:春节、清明节、端午节等。

  38、阿昌族:泼水节、开门节、关门节、会街节等。

  39、普米族:大过年、大十五节、转山会、尝新节。

  40、塔吉克族:肉孜节(开斋节)、台合木兹瓦司脱节(又叫播种节)、兹完尔节(又叫引水节)、巴罗堤节(巴罗堤、即八月)。

  41、怒族:春节、鲜花节、祭谷神、祭山林节。

  42、乌孜别克族:古尔邦节、肉孜节、诺鲁孜节。

  43、俄罗斯族:复活节、圣母圣诞节等。

  44、鄂温克族:敖包会、那达慕、米阔鲁、春节等。

  45、德昂族:泼水节、关门节、开门节、做摆等。

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 少数民族的节日介绍

少数民族的节日

  46、保安族:开斋节(也叫尔德节)、古尔邦节(宰牲节)、圣纪节。

  47、裕固族:因信仰喇嘛教格鲁派(黄教),宗教节日是他们的主要节日。传统节日除“点格尔汗”仪式和定期的宗教节日外,还有春节。

  48、京族:最隆重的节日是唱哈节,其他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,有春节、清明节、端午节、盂兰节、中秋节等。

  49、塔塔尔族:肉孜节、古尔邦节和撒班节(犁头节)。

  50、独龙族:卡雀哇(独龙语,皇节之意)是独龙人一年中惟一的节日。

  51、鄂伦春族:主要有春节,也过端午节和中秋节。

  52、赫哲族:春节、元宵节、“二月二”吃猪头等。

  53、门巴族:“达娃觉尼巴洛沙”、“达娃当巴洛沙”和“雀可节”(即望果节)。

  54、珞巴族:藏历年、洞更谷乳木节、旭独龙节等。

  55、基诺族:特毛且(过年)、新米节等。

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

哈萨克族结婚随礼吗


  按照哈萨克的习俗约定,同一部落特别是七代以内的近亲不能通婚。哈萨克族的结婚仪式十分隆重,结婚前都要举行一系列走访和喜庆娱乐活动,他们对氏族部落内的任何一家婚事都象自家办喜事一样热情参与、欢乐与共。婚礼这天,男女双方以及双方的歌手都要唱许多约定俗成的婚礼歌。

  其中新娘在最后离开父母家人时,要唱与父母亲人的哭别歌。姑娘出嫁后,第一次回娘家,娘家还要给姑娘送一份厚礼,有条件的一般要送100只羊,15匹马。条件差的也要尽力而为,有所表示。哈萨克族结婚后的男女在日常生产生活上的分工是十分明确的,属于典型的“男主外,女主内”。

  哈萨克族的婚事从说亲到完婚要经过一系列的仪式,哈萨克族称为“托依”。主要有说亲、订婚、吉尔提斯礼、送彩礼、出嫁、迎亲等仪式,这些仪式的规模大小,主要根据双方家里的经济情况而定。

  哈萨克人把结婚视为人生的头等大事,因此举行婚礼非常隆重,在这期间要举行赛马、刁羊、姑娘追、阿肯弹唱等活动。伊犁哈萨克族的婚礼有其独特的情趣,婚礼是在歌海中进行。婚礼上的歌只有曲调,没有因定的歌词,即兴编唱。

  哈萨克族十分重视女儿的出嫁。在举行出嫁仪式的前一天晚上,女方家宰杀准备好的羊只,招待宾客。然后开始对唱活动,对唱者一般是青年男女。这种场面非常热闹,有时通宵达旦歌唱不停。

  婚礼仪式在草原风景区的“草原部落”举行。迎亲时,男方的朋友们抱着冬不拉和长琴等乐器,在毡房外快乐地弹唱。在离新郎不远的另一顶毡房里,则聚集着身穿节日盛装的女方青年男女,他们为婚礼做足了准备。

  婚礼在歌声中开始。哈萨克族的婚礼先要进行对歌,迎亲队伍到达女方毡房后,与女方亲友分别组成两大阵营,对歌按五道程序进行。男方以新郎为主体,另选三四名能歌善舞的阿肯(哈萨克族民间歌手)作伴郎组成一大阵营,女方则以新娘为主体,另选三四名漂亮能唱的年轻妇女为伴娘。

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

相关新闻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400-800-4558

在线咨询: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admin@notoy.cn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关注微信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