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普

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怎么写

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怎么写

课题: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

一、教学设计:

1 学习方式:

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,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。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,最常见的关系。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,并且是证明线段相等、角相等以及两线互相垂直、平行的重要依据。因此必须熟练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,并且灵活的应用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,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,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,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,引导学生操作、观察、探索、交流、发现、思维,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,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,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。

2 学习任务分析:

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和活动,鼓励学生经历观察、操作、推理、想象等活动,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,体会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方法,积累数学活动经验。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,表达和交流的能力,并且在以直观操作的基础上,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,注意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,能运用自己的方式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,为以后的证明打下基础。

3 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:

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图形的全等的概念及特征,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、对应角的关系,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。另外,学生也具备了利用已知条件作三角形的基本作图能力,这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、探究成为可能。

4 教学目标:

(1)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,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,体会利用操作、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。

(2) 掌握三角形全等的“边边边”、“边角边”、“角边角”、“角角边”的判定方法,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,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。

(3)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,推理能力,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,积累数学活动经验。

5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:

重点: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。

从设置情景提出问题,到动手操作,交流,直至归纳得出结论,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,更重要得是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,体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,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,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,应用数学。

难点: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,特别是创设出问题后,学生面对开放性问题,要做出全面、正确得分析,并对各种情况进行讨论,对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。

根据初一学生年龄、生理及心理特征,还不具备独立系统地推理论证几何问题的能力,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,考虑问题不够全面,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,适时 点拨、引导,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参与到合作探讨中来,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,并使个性思维得以发展。。

6 教学过程


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(资源)和教学方式


复习过渡

引入新知


创设情景

提出问题


建立模型

探索发现


归纳总结

得出新知


巩固运用

及其推广


反思小结


提炼规律

电脑显示,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定义及其性质。


电脑显示,小明画了一个三角形,怎样才能画一个三角形与他的三角形全等?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,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,那麽,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对应,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.但是,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?条件能否尽可能少吗?

对学生分类中出现的问题,予以纠正,对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,要给予肯定和鼓励,以满足多样化的学生需要,发展学生个性思维。


按照三角形“边、角” 元素进行分类,师生共同归纳得出:

1 一个条件:一角,一边

2 两个条件:两角; 两边;一角一边

3 三个条件:三角; 三边;两角一边;两边一角


按以上分类顺序动脑、动手操

作,验证。

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,加以比

较,得出结论:

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,

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

一定全等。


下面将研究三个条件下三角形

全等的判定。

(1)已知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

为40°、60°、80°,画出这

个三角形,并与同伴比较是否

全等。

学生得出结论后,再举例体会

一下。

举例说明:如老师上课用的三

角尺与同学用的三角板三个角

分别对应 相等,但一个大一个

小,很显然不全等;再如同是

等边三角形,边长不等,两个

三角形也不全等。等等。


(2)已知三角形三条边分别是

4cm,5cm,7cm,画出这个三角

形,并与同伴比较是否全等。


板演: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

三角形全等,简写为“边

边边”或“SSS”。


由上面的结论可知,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,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。

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

专科小学数学教育学什么

主要学心理学基础、教育学基础、班级管理、教师职业道德、小学教师专业发展、数字化教育技术应用、教师口语、书写技能、空间解析几何、线性代数等课程,以下是相关介绍,供大家参考。

1、专业课程

专业基础课程:心理学基础、教育学基础、班级管理、教师职业道德、小学教师专业发展、数字化教育技术应用、教师口语、书写技能。

专业核心课程:空间解析几何、线性代数、微积分、概率统计基础、小学数学研究、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、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、小学数学教学技能。

2、培养目标

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思想政治理论、教育教学基础理论、数学学科知识等,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、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,较强的课程设计与实施、班级建设与管理、数字化教育技术应用、终身学习等能力,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,能够从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等工作的高素质教育工作者。

3、就业方向

面向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等职业

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

小学数学案例分析题怎么答,要具体的答题策略


1.策略因人而异,没有固定的答题公式。
2.小学数学案例分析题主要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一般需要分析题目中的信息,提取关键点,建立数学模型,最终得出答案。
3.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案例题,可以采用不同的解题策略,比如画图、列式子、逐步推导等等。
同时,需要注意审题,理解题意,确保答案与题目要求相符。

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

数学太抽象了如何教学会可以便于理解

不说大学数学,只说高中数学。高中数学太抽象,学生看不到实质性的内容,不好理解,感觉很难学,这是实情,也是学生怕数学的原因。

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向高中数学过渡,就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。有经验的老师往往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,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,帮助学生理解,度过难关。

比如函数的概念中,对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,按照某种对应法则,在集合B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与之对应。这是函数的实质。“任意一个”怎么理解,“唯一确定"怎么理解,“对应法则”指的是什么?

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比如:

以教材例题说明:

例3: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,买x(x∈{1,2,3,4,5}个y元。

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y=f(x)

解: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数集{1,2,3,4,5}【定义中集合A】

用“解析法”可将函数y=f(x)表示为

y=5x,x∈{1,2,3,4,5}【y=5X就是对应法则,即对应法则就是x的5倍】

用“列表法”可将函数y=f(x)表示为

笔记本数x,1,2,3,4,5

钱数y,5,10,15,20,25

用“图象法“可将函数y=f(x)表示为

解析法表示是抽象的,列表法和图象法就是具体的,直观的。学生容易接受。

再比如

一步一步地,抽象的问题具体化,由具体到抽象,在感观上强化,在记忆中加深,久而久之,你就不会觉得高中数学难学了。学习起来就容易了,兴趣也上来了,用在学数学上的时间也多了,成绩也就不知不觉上升了。



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

小学数学编制怎样备考

备考小学数学编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:

1. 熟悉教材和考纲:详细了解小学数学的教材内容和考试要求,包括各个年级的知识点、考察重点和考纲要求。这样可以明确知道要复习和掌握哪些内容。

2. 制定学习计划:根据教材和考纲,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。将整个备考时间分配给不同的知识点和题型,保证每个部分都能得到充分的复习和练习。

3. 复习基础知识点:从小学一年级开始,逐年复习和巩固各个年级的基础知识点。确保自己对于数学的基础概念、运算规则、几何形状等有清晰的理解和掌握。

4. 解题技巧和策略:了解并掌握解题的常用技巧和策略,如列式法、逻辑推理、图形分析等。在做题过程中,灵活运用这些技巧,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。

5. 多做题和模拟考试: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和模拟考试,熟悉各种题型和考试形式。这样可以提高对于题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,并熟悉考试的时间管理和答题技巧。

6. 强化弱势环节: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找出自己在数学中相对薄弱的知识点或题型,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强练习和复习。

7. 寻求辅导和指导:如果遇到困难或有不理解的问题,及时向老师、同学或家长寻求帮助和指导。他们可以给予你专业的解答和建议。

8. 考前复习和调整:在考前适当调整复习计划,集中精力复习重点内容,并进行模拟考试和真题的回顾和总结。

最重要的是,持续坚持学习和复习,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心态。同时,养成做题的习惯,注重练习和巩固,才能更好地备考小学数学编制。

相关新闻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400-800-5311

在线咨询: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admin@notoy.cn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关注微信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