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答

胤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为什么清朝的好多皇帝都是庶出的 清朝第一个皇帝

“荣耀历史”用心为你解答历史

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三位皇帝,年号雍正,庙号清世宗,执政13年,历来争议颇多。

从历史角度来说,他是承前启后之君

雍正即位时,大清王朝已经在康熙治下61年,早年的康熙励精图治,擒鳌拜稳定朝堂,收台湾、平定准葛尔奠定了稳定发展的大局,重视漕运、河工,着力于弥合满汉之间的矛盾,社会得到了稳步发展。

但是随着年岁渐长,康熙陷入了汉武帝、梁武帝、唐太宗等人的怪圈,统治后期愈发昏庸,放任朝堂腐败、党争,一手炮制残酷的九子夺嫡,将国家资源消耗在无节制的政治斗争中。而民间却是官民矛盾尖锐,满汉矛盾尖锐,社会出现了不稳定的因素,另外修园林、下江南等等,国库开始捉襟见肘,单纯就这一个时期来看,甚至有亡国之像。

雍正即位之后,以雷霆手段整饬吏治,提出“火耗归公”,朝廷再以养廉银的形式发放,依此来提高官员收入,降低贪污受贿概率;设立军机处,加强中央集权之后便开始推行“摊丁入亩”和“官绅一体纳粮,一体当差”,解释下这两个重要的改革措施:

摊丁入亩:中国封建社会存在两种纳税方法,一种是以人头纳税,另一种是以土地多少纳税,经过康熙朝的发展,土地兼并严重,广大农民只占据很少的耕地,而地主阶级占据了绝大多数耕地,结果就是农民交不出税活着负担太重,国家税收受到影响,摊丁入亩后以土地多少交税,极大地增加了国家税收,当然也影响了地主阶级的利益。

官绅一体纳粮,一体当差:很简单,以往官绅团体是不用交税、不用服役的,现在都需要了,这在读书人之间引起了轩然大波,认为有辱斯文。

这两项重要的改革措施受到了巨大阻碍,但是雍正以坚韧不拔的意志硬着头皮推行,最终使得国库丰盈,民间矛盾缓和,也因此得罪了天下读书人,这也是雍正名声差的主要原因。

也正是雍正的拨乱反正,让大清回归到正确轨道,国力逐步恢复,才有了后来乾隆朝的盛世。

从个人角度来看,他是一个真性情的汉子

对待自己喜欢的人,他从不掩盖自己的喜爱之意。

比如说十三爷,在九子夺嫡之中唯一帮他的皇子,登基之后随手就是一个“铁帽子王”,整个清朝300年来只有12个铁帽子王,8个是开国功臣,3个是清末,中间只有十三爷一个,足见雍正的大方。

对于年羹尧也是如此,获得重用的时候可以说是你侬我侬,在奏折里都肆无忌惮地表达“爱意”。

自己信任的大臣,比如说张廷玉、李卫、田文镜等等,都是不断提拔,位高权重。

但是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,他也是心狠手辣。

九子夺嫡之中与他相争的几个皇子中,老大和老二是康熙圈禁的,老三、老八、老九、老十、老十四都被雍正圈禁,有的折磨致死。

对于亲兄弟如此,对于其他人更加毫不留情,年羹尧当年那么受宠,最终也是一道白绫了结此生。

至于为什么清朝的皇帝大都数庶出

这个就更加简单了,“嫡长子继承制”是封建社会大肆宣扬的标准,但是封建社会400多位皇帝,估计有300多位都不是嫡长子,清朝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只有道光皇帝了。

清朝在入关之前是游牧民族,与蒙古人一样,最高领导者是由大家共同推举的,上一任只是有建议权,比如说成吉思汗驾崩后,让窝阔台继位,但是窝阔台能不能继位要经过忽里台大会决定;努尔哈赤驾崩后,虽然没有指定接班人,但是皇太极也是四大贝勒和五王推举出来的,这也是皇太极驾崩,多尔衮有权力争夺皇位的原因。

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康熙朝的九子夺嫡让雍正看到了弊端,所以废黜了嫡长子继承制,创建了秘密建储制,这相当于向天下宣布大清太子是立贤不立长,这也保证的后来清朝皇帝没有出现其他朝代那样的昏君。

胤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为什么清朝的好多皇帝都是庶出的 扩展

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其实在周代以后并没有普遍的实行,可以说是一个伪命题。只是因为这个名词的影响传播范围比较广,才造成了大家印象当中的误会。西汉时期十位皇帝接班人里只有汉惠帝,汉景帝,汉元帝,汉成帝等四人是嫡长子出身。东汉时期没有一位正式的嫡长子继位(严格说只有被董卓废黜的少帝是嫡长子)。唐代二十一个皇帝只有唐顺宗是以嫡长子身份继位。在两宋十八位皇帝只有北宋的钦宗和南宋的光宗是嫡长子继位。明代十六位皇帝中只有仁宗、宣宗、武宗是嫡长子继位。由此可知,其实在皇帝的眼中嫡长子继承制尚且如此不重要,那么是不是嫡子就更不重要了。所以,清朝也延续了下来,继位的皇帝大多都是庶子。

而且,嫡庶之分在清代皇家其实并不重要,因为庶子皇帝继位后一般情况下都会追尊自己过时的母亲为皇后,这样在礼法上,自己也就成为了名正言顺的嫡出皇子。也是因为这种情况,清代的皇帝的皇后往往都非常多,康熙皇帝甚至有四位皇后,也为后世所称奇。

再加上清代是游牧民族,在少数民族的婚姻观念来,往往更喜欢幼子,最厌恶的往往是自己的嫡长子。因为少数民族的婚俗是妻后母报寡嫂,甚至还有抢亲的风俗遗存,这就导致妻子的第一个孩子很有可能不是自己亲生的。所以,从辽金开始,少数民族就非常喜欢以幼子来作为自己的继承人,以保障家族血脉的延续性。

此外,清代各位皇帝的嫡长子往往都存在一些性格上的缺陷,不适合当皇帝。再有就是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,比如乾隆皇帝的岁数太大,以至于很多儿子都早他而去。而清代的庶子往往非常发愤图强,才能出众,所以也得到了皇帝的喜爱。自从雍正皇帝实行“密诏立储制度”之后,皇室内部的嫡庶之分就已经完全被打碎了,皇子们各凭本事竞争大位,也彰显出了公平,这也是清代皇帝大多都是励精图治之辈的原因。




胤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为什么清朝的好多皇帝都是庶出的 扩展

一:雍正作为清朝第五位皇帝。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。在位十三年,比他父亲康熙皇帝(在位六十年)要短。比他儿子乾隆皇帝(皇帝六十年,太上皇三年)也短。

二:,功绩,名声,历史地位,文治文功远不如父亲康熙皇帝。

康熙号称干古一帝。擒鳌拜,平三藩,收台湾,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,打败沙俄帝国对我东北地区的入侵。签订《尼布楚条约》。废除圈地制度。整修黄河,淮河,运河等大型水利工程。重视文化,重视汉族知识分子,开办博学鸿儒科,祭拜孔夫子等。为康乾盛世奠定基础。

三:无论从国力的强盛,社会经济文化繁荣,国内各民族的统一,国土疆域的广大。功绩,名声,历史地位等均不如儿子乾隆皇帝。

乾隆号称“十全武功”,乾隆朝的经济,国力,繁荣强盛达到了清朝历史的顶峰。在当时世界上,也算超级大国了,八方进贡,万方来朝。当然,物极必反,盛极必衰。乾隆朝后,清朝开始衰退。

四:雍正虽然名声,功业,历史地位不如父亲,儿子。但是作为“康乾盛世”承上启下的皇帝。雍正皇帝的历史贡献是巨大的,是了不起的。

正是雍正皇帝的政治,经济改革成果。一方面纠正了康熙晚年过于宽纵,导使吏制腐败,国家财政严重亏困的局面。另一方面,通过铁腕反腐,清理整顿各级地方的经济亏困。使局面大为好转,为乾隆盛世打下良好的基础,功不可抹。

(一):吸取“九王夺嫡”的历史教训,建立“秘密立储”制度。

(二):建立“密折”制度,为掌握各地政治,经济,民情,吏治等实际情况提供了可靠的保证。

(三):设立军机处。为皇帝管理国家军队,指挥军队,调动军队,掌管军队的专设机构。

(四)“改土归流”对少数民族地区,由原来的土司管理,改为直接由政府管理。

上述政治上的改革对强化皇权统治,稳定国家提供了保障

在经济上的改革措施:

1:加大清查各级政府及官员亏困贪腐的力度。一经查实,限期归还。该法办法办,该剿家剿家,该罢官罢官。

彻底刹住了贪腐之风,清回了大量欠款,允盈了国库。

2:官绅一体当差,一体纳粮。

这一措施虽然有利于国家。但得罪了二种人:一种人是士绅,有功名的士绅,如,秀才,举人等。这些人有特权,一旦考取功名,就可以不当差,不纳粮。第二种人,是满族贵族子弟,不当差,不纳粮。

3:“火耗归公”。以前的“火耗”率由地方官员自己定。交一两银,加二钱三钱火耗都有。给地方官贪污造成便利。“火耗归公”等于朝廷掌管了收税权。断了地方官员的财路。

4:“摊丁入亩”,以前是以人丁数量收税。不论穷人,富人。一律按人口数收税。“摊丁入亩”变按“人口数”收税为按“土地数”收税。

这样一改,穷人地少就税少,地主地多就税多。这一政策的执行,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,但得罪了地主。

雍正继位时,国库只有八百万两库银。雍正去世时,国库存银达六仟多万两。

雍正皇帝,励精图治,约己勤政,每天批阅奏章三至四个时辰,批写文字一万多字。是最勤勉的皇帝。

为了国家,他得罪了绅士,文化人,得罪了满清贵族,得罪了地主。

这些人谩骂他,诽谤他,污蔑他。

所以历史上他是“身后骂名滚滚来”的皇帝。

作为一个皇帝,他是称职的,是敢作敢为的,是敢担当的。历史贡献是巨大的。

关于清朝皇帝为什从大多是庶出?

而不是嫡出。

一;满族人选择首领,选择皇帝不象汉族人十分看重“嫡出”,“庶出”。

二;满族人选择首领,选择皇帝比较重视才能,重视能力。重视“贤”,“愚”的选择。

三;所以,清朝的皇帝,弱智的,能力差的少。有能力,有本事的多。

胤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为什么清朝的好多皇帝都是庶出的

相关新闻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400-800-7957

在线咨询: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admin@notoy.cn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关注微信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